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原创稿
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一场主题为“奋进新征程:光影无尽,燃梦未来”的电影力量论坛受到关注。业内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回顾中国电影发展成就,在思想碰撞和智慧交锋中探讨电影产业发展前景和趋势,为鼓励电影人坚守初心、坚定信心、携手助力电影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电影大国。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持续繁荣,银幕数量居世界第一,率先实现全数字放映,电影票房跃居世界前列。以今年暑期档为例,现实题材片、科幻片、言情片、动画片等10余部多类型片陆续上映,为观众提供了多样化的观影选择。截至8月13日,中国2022年暑期档票房超过2021年总票房。可以说,我国电影发展充满活力,电影产量稳步增长,体裁风格更加多样,创作质量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优秀佳作,为全面建设电影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绩来之不易。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电影数量和电影院的开放程度都受到了影响。中国电影人在2021年已经取得了疫情前总票房的74%,继续位居世界第一。融合了时代精神和流行风格的新主流电影成为国产电影的领头羊,赢得了口碑和市场,有力地助推了电影产业的复苏和繁荣。
虽然业绩不错,趋势也在好转,但是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一方面要有坚定的决心。中国人口众多,创造潜力巨大,工业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动力充沛,具备继续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要有自省的能力。目前仍存在“高原”缺“高峰”、电影发展不足等问题。与一些发达国家成熟的电影产业相比,我们在视听质感和特效制作上还有不足。只有正视问题,弥补不足,发挥优势,顺势而为,中国电影才能走向新的高度。
前路漫漫,任重道远。中国电影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提出:“展望2035年,中国将成为电影强国,中国电影将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数量的增加,比如每年重点引进10部左右的大片,每年引进50部左右票房过亿的国产片,到2025年总银幕数超过10万;这其中也蕴含着质的飞跃,如多类型多题材多元化创作格局不断完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电影科研成果不断丰富,电影产业化基础更加牢固。事实上,中国电影只有在“技术”领域迎头赶上,在“灵魂”层面自信起来,才能以更现代的视听质感、更成熟的流派和风格、更具有普遍吸引力的个性特征和民族风格赢得更多关注。
电影是光影的艺术,也是文化和思想的集合。让更多的人走近电影,享受电影,了解电影,发展电影。电影产业的繁荣近在咫尺,成为电影强国的目标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苏普空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ebvisioncctv.com/70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