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是微信的衍生服务。要求用户在实名认证阶段“绑定银行卡”,然后自动开通微信钱包服务,从而完成实名认证程序,这显然违反了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平台经济的反垄断指南。
《财经》实习记者/张
为促进支付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为客户开户时实行客户实名制管理,进行登记并采取有效措施核实客户身份基本信息。但记者了解到,微信等网络平台的实名认证被强制与卡绑定挂钩。
据了解,微信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微信日活跃用户达到10.9亿;每天有7.8亿人翻看朋友圈;每天有3.6亿人访问微信官方账号,获取外界的知识。
老年群体消费习惯与强制绑卡形成矛盾
“目前逢年过节,流行发微信红包或者在微信群里抢红包。这些都需要实名认证,但是我的实名认证总是失败,要绑定银行卡,但是我一般用的是存折。我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不是很放心也不愿意绑定卡,但是这样用微信不是很方便。”陈奶奶告诉《财经》记者。
2018年微信发布的数据显示,微信老年用户超过6000万,且呈增长趋势。微信已经成为老年人使用量最大的APP。据《财经》记者了解,老人不愿意绑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相当多的老年人仍然使用银行存折进行存取款。对于这类老年人来说,不容易接受微信、支付宝等新的社交app,也很难绑定银行卡进行实名认证。第二,老人认为将领取退休费和养老金的银行卡绑定在手机上是非常不安全的。
第三,在老人眼里,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钱才是钱,而不是手机操作的虚拟卡。
第四,近年来老年人被骗的骗局历历在目,老年人一不小心就会落入骗子的圈套,而这些骗局几乎都需要手机支付。
值得一提的是,“微信亲人卡”作为一种养老方式,需要发卡方和收卡方进行实名认证。因此,证明微信开通的亲人卡功能并没有实质性解决老年人消费习惯与强制绑卡之间的矛盾。
2021年3月,银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银行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保留老年人熟悉的纸质存折、存单等服务,不得强制老年人使用银行卡。
银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表示,我国金融消费者基数大,金融消费者的服务要多样化,要尊重老年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强制绑卡与实名认证挂钩的矛盾
据《财经》记者了解,微信实名认证必须绑定银行卡,以响应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43号文。支付机构基于银行卡为客户提供网上支付服务的,应当执行银行卡业务相关监管规定和银行卡行业规范,在为客户开立账户时,应当执行对客户“实名管理”的规定。填写身份证信息进行实名认证后,微信显示需要添加本人银行卡才能完成实名认证。
多位受访的银行业专家认为,实名认证是一个检测微信用户身份的过程,而不是申请网上支付服务的过程。人民银行的公告不能作为银行卡绑定微信实名认证的政策依据。
招商银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堂经理告诉《财经》记者:“如果想在银行开户,只需要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柜台,符合实名制的要求,就可以成功办理。”“现在连网上银行都可以直接开银行账户了。输入姓名、手机号码、验证码等。,点击下一步,等待审核。你根本不需要去柜台。”
因此,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经济学教授邢玉卿认为,信用卡、银联卡和支付宝都可以提供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微信强制用户“绑定银行卡”的做法,不仅限制了用户使用其他金融服务的自由,也是滥用其垄断地位,与这些支付平台进行不正当竞争。同时,微信还涉嫌强行收集用户财务信息,增加了用户使用微信的潜在风险。
邢玉清表示,银行卡是金融服务的工具,而不是识别一个人合法身份的必要法律文件。微信强制用户“绑定银行卡”的目的是强制用户开通微信钱包提供的金融服务。这种让用户别无选择的做法,就是典型的垄断行为——捆绑销售。
邢玉清教授也说过:微信是靠提供社交服务起家的,金融服务是微信的衍生服务。要求用户在实名认证阶段“绑定银行卡”,然后自动开通微信钱包服务,从而完成实名认证程序,这显然违反了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平台经济的反垄断指南。信用卡、银联卡和支付宝都可以提供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微信强制用户“绑定银行卡”的做法,不仅限制了用户使用其他金融服务的自由,也是滥用其垄断地位,与这些支付平台进行不正当竞争。
银行业推行金融服务适老化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到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67亿,占总人口的18.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了5.44个百分点。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国家卫健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表示,预计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30%以上,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面对人口进一步老龄化,银行业也在推动适应老龄化的创新金融服务。
招行上述人员告诉《财经》记者:“招行手机银行有长者版,网银也有放大字的功能。网点也有人工专柜。如果老人觉得不方便,也可以来柜台办理业务。一般大堂都有专门的服务人员。招行分行也会组织一些进社区的宣传活动,比如防骗或者现金促销等。”
据了解,建设银行也已经行动起来:在网点增设爱心座椅、老花镜、放大镜、轮椅等服务设施,在具备条件的网点增设呼叫振动器、血压计、通讯平板、移动填表、无糖饮料等便民服务设施;有序推进轮椅坡道和厕所老化改造。在老年客户比例大、有条件的营业网点设立爱心窗口,增设大堂服务人员,优先接待有特殊服务需求的老年客户。对于高龄、重病、残疾等行动不便的客户,鼓励营业网点按照有关规定提供人性化的上门服务。同时,积极组织全行营业网点走进各地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和老年客户聚集社区,针对老年客户开展专项金融知识教育活动,帮助其了解新事物、体验新技术,提升其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的消费习惯与微信等支付机构强制绑卡的矛盾依然存在。银行业一直走在改革的前沿,第三方支付机构实施服务老化势在必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苏普空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ebvisioncctv.com/70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