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杨光。com客户端
中新网杭州12月28日电(记者姜伟见习记者孙丁子璇)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发生变化,我们身边的感染者不断增多。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心理发展阶段,同时面临着学业、就业等各种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2022年3月发布的报告,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增加了25%,尤其是在年轻人中。
日前,记者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的采访了解到,在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和精神问题及主要原因有:
焦虑:不知道“阳”什么时候来。
虽然有些同学还没“阳”,但他们的很多同学朋友都在逐渐“阳”,他们陷入了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变成“阳”的焦虑中。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是“阳”,这种不确定感和不确定感会带来焦虑和压迫。此外,疫情下,考研、公考、就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前段时间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更担心自己在备考期间或者考试中“阳”,从而影响学习状态。所以,他们会更焦虑。有同学说担心晚上睡不着。
恐惧:对“阳”的过度恐惧
最近网上关于“杨”的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夸大“奥米克隆”危害的也屡见不鲜。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感染新冠肺炎的学生不可避免地开始担心自己会得重病,对自己的健康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产生过度的恐惧,甚至开始胡乱服用药物进行预防。
孤独:没有社交活动。
教学安排改为线上上课是近三年来最常见的状态。因为学生长期通过电子产品上课,没有机会和同学面对面相处。这样长期“孤立”的生活状态,已经让学生感到孤独。有研究表明,长时间呆在有限空的房间里,更容易让人情绪低落,甚至烦躁任性。
其实焦虑、恐惧和怀疑、愤怒和烦躁、抑郁和孤独……这些都是疫情下最常见的心理状态。奥米克隆传染性很强,人们担心被感染是正常的。面对这样的状态,最直接有效的就是进行自我调节和梳理。记者通过整理专家建议,倡导大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调节:
科学防范,接纳负面情绪。面对疫情,难免会产生焦虑、恐慌等心理情绪。这些都是我们的正常反应,有助于我们对压力源保持高度警惕。要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情况,不要过分担心,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
注意可靠信息,避免盲目跟风。网上各种信息真假难辨。建议您通过政府部门、权威机构和专业平台,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疾控中心、地方疾控中心等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和科学防控知识。当意识到恐惧时,多关注数据,少关注个案,多关注科学信息,实事求是。不信谣,不传谣,拒绝传播焦虑。
专注当下的生活,规律作息。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和适度的放松是身心健康的基础。三餐定时、定量、合理的吃,同时做适量的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对疫情的恐惧和焦虑转移到你当前的生活上来。
保持社交,及时寻求帮助。人际交往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电话、视频与同学、朋友、父母沟通,倾吐心声,互相支持鼓励。如果情绪还是没有缓解,要及时联系学校老师或者心理中心的老师。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疫情”中,我们不仅在对抗病毒,也在对抗各种负面情绪。保持乐观、理性、冷静的心态,是抗疫的盔甲,也是免疫的药方。愿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思想和灵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苏普空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ebvisioncctv.com/70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