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作出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部署,强调“建立大规模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变”。
“在各级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国生产安全事故逐年减少。但总量仍然很大,重大事故时有发生,源头消隐存在短板,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有待加强。”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原安全总监程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建立事故基础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变。
“注重对事故基础数据和信息(包括险情和重大隐患)的深入分析,深入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总结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为安全生产监管提供可靠的、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决策依据,是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方式向事前预防转变的重要途径和抓手。”程平认为,目前安全生产事故基础数据和信息不够完整详细,统计负责人多,数据管理分散封闭,无法共享,不能更好地支撑事故的深入分析、事故规律的理论分析和预防对策措施的科学制定。
因此,程平建议搭建事故基础数据和信息共享平台,统一事故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标准和口径;存储不同专业领域和管理层次的基本事故数据和信息,进一步完善各专业领域的事故档案,使之规范化、电子化、数字化;各类道路交通事故的车辆和事故状况基础数据、事故调查报告技术支撑数据或深入技术调查数据等基础事故数据和信息的分类和开放共享。“在这个阶段,可以将事故调查报告和相关佐证资料同步抄送行业管理部门,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加强管理。”程平说。
“目前道路交通事故基础数据和信息采集项目还不够完善。以车辆碰撞、穿越中央分隔带和路侧护栏为例,不收集碰撞车型、碰撞角度、碰撞痕迹等信息,很难确定适合我国的有效防撞护栏防护车型和防护等级标准。”程平建议,补充和完善相关国情等基础数据和信息采集项目,便于安全管理和科研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事故机理和演化规律研究,为科学预防提供技术支撑。
为避免缺乏以界定事故责任为主要目的的事故深入分析,程平建议建立事故独立技术调查机制,尽快修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其纳入独立技术调查机制,进一步明确技术调查人员的构成、职责、程序及相关要求。
“事故技术调查和责任追究应当分开进行,技术调查报告应当由独立的技术调查组独立完成,不涉及责任问题和责任追究的内容。完整的技术调查报告包括事实(包括测试数据)、原因分析和改进建议等。相关内容应纳入共享平台,便于相关方面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程平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苏普空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ebvisioncctv.com/70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