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星期二,早高峰,北京的上班族们像往常一样,脚尖碰脚尖,脚跟碰脚跟,在各个地铁口来回涌动。
对于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早起上班挤地铁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在人群中挤来挤去,还是不经意间相互碰撞,都习以为常。
拥挤的文化似乎并没有让城市变得浮躁喧闹。相反,这种熙熙攘攘的出行方式凸显了古都北京的生机与活力。
尤其是游走在人流中的《对不起》、《没关系》,总能向人们展现出古都在生命尽头的理解和包容的人文关怀。
然而,通天苑北地铁口发生的事情,让所有肥胖的人都深深感到了“被讨厌”和“被歧视”。
一大早,一个300多斤的小伙子在人群中不小心踩到了身后的大叔,然后大叔拿起京片子,在众目睽睽之下用“胖”狠狠地骂了男孩一顿。
“怎么了?你太胖了。你跟着这么多人抢地铁。你有自知之明吗?回家住?”爷爷喊道。
“叔叔,对不起,对不起,”年轻人低着头小声说。
“呆在家里,这么胖会影响别人,所以打车也省得别人上地铁。”爷爷坚定地喊道。
“好吧,所有人都道歉了,”同一地铁上的乘客说。
爷爷把它打发走后,挤到了年轻人面前。
被大叔当众羞辱后,小伙子红着眼睛朝进入地铁的反方向走去,然后在不远处偷偷擦了擦眼睛,最后渐渐消失在拥挤的人群中。
我还记得2010年海莉·莫里斯-卡菲耶罗拍摄的名为《肥胖观察者》的自拍专辑。这本相册是一个社会实验,记录了陌生人对肥胖者的一系列反应。也是这张专辑的出版,第一次给了社会对肥胖人群歧视最生动的写照。
海莉在一张自拍中无意间发现一男两女在后面盯着她看。男的用手举起眼镜,一个女的用手拍了拍肚子,另一个女的一边夸张的表情盯着海莉。这些举动无形中透露了人们对肥胖者的鄙视。
还有一次,海莉在商场拿起一件衣服,在自己身上画了几笔,引来售货员的“我的天啊!”与路人夸张嘲讽的表情
发现这一现象后,海利开始拍摄长达数月的写真集,最终用镜头记录了大众对肥胖人群的不同对待和不友好态度。
这些厌恶、挖苦、讽刺、好奇、歧视的表达,并不是简单地针对某一类人,而是涉及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不同肤色、不同性别。
海莉去过很多地方拍摄,包括纽约时代中心,洛杉矶好莱坞,甚至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在这些社会开放、精英云集的大都市,海莉依然感受到来自人们内心的嘲讽和恶意。
起初海莉以为这只是她对这张专辑片面的理解,但在她将这张专辑上传到网上后,一系列的谩骂和讽刺就这样开始了。
总会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看到肥胖的人,总会用尽全身的毛孔去鄙视他们,用言语和行动否定肥胖的人的一切,就像地铁大叔一样,脱口而出“这么胖怎么了?回家呆着吧。这么胖会影响别人。打车就省了别人上地铁。”
他们歧视的不仅仅是肥胖者,更是社会价值体系下所谓的“弱者”,而他们所追求的是在讽刺和讽刺他人的同时并不真正存在的优越感。
幸运的是,海莉在无休止的攻击和歧视下变得越来越强大,因为她深深知道,反击“歧视者”最好的方式就是发自内心的接纳自己,用不屑去反击。
况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一些差异,不局限于肥胖、肤色、工种、地位、出身。
所以,别人有槽,我们自己也要有槽。如果我们希望别人善待自己,比如我们站不稳,希望有人让座,帮我们过马路,那么请先善待他人,尊重他人。
你对此有什么要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苏普空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ebvisioncctv.com/69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