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蟹是河蟹还是海蟹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的时候,闻到螃蟹的味道。每到秋天,披着黄脂的大闸蟹必然会在人们喜欢的时令食品排行榜上占据一席之地。国庆假期就要到了,相信很多人都离不开它。大闸蟹很好吃。怎样才能“吃好”?在享受美食之前,最好先了解清楚吃螃蟹的常识,这样既能满足食欲,又能保持健康。

一个

螃蟹的有益脂肪含量很高。

说起中国的蟹种,大概有上百种。按产地可分为河蟹、河蟹、湖蟹、海蟹四种。什么是大闸蟹?大闸蟹,俗称河蟹、大闸蟹、清水蟹,一般9-10月成熟。但并不是所有的河蟹都叫大闸蟹,品种应该是中华绒螯蟹,重量应该在三两以上。据说“大闸蟹”这个名字很有名。当时苏州和昆山的捕蟹人在港湾之间设置闸门。大门是用竹片做的,晚上挂着灯。螃蟹见光就爬上竹门,一只一只被抓,所以叫大闸蟹。

人们把大闸蟹比作最好吃的。明代文学家张岱曾说,吃大闸蟹,无醋无盐,五味俱全。那么,大闸蟹的营养价值到底如何呢?

大闸蟹的可食部分包括蟹肉、蟹黄或蟹膏。虽然是同一个螃蟹,但是营养价值不一样。例如,每100克蟹肉含蛋白质17.5克,脂肪1.2克,胆固醇65毫克;每100克海蟹肉含蛋白质13.8克,脂肪2.3克,胆固醇125毫克。与蟹肉相比,蟹肉含有较少的脂肪和胆固醇。此外,100克蟹肉含维生素6.09毫克,钙126毫克,铁2.9毫克,锌3.68毫克,硒56.72毫克,几乎不含维生素A;100克海蟹肉含维生素A 30微克,维生素E 2.99毫克,钙208毫克,铁1.6毫克,锌3.32毫克,硒82.65微克。

一般来说,河蟹和海蟹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算是高蛋白食物。

蟹黄和蟹膏,大家最爱吃的部位,营养成分差不多,主要含脂肪和胆固醇,脂肪含量高,可达15%以上。这也是蟹膏和蟹黄味道鲜美的原因之一。另外,每100克蟹黄中的胆固醇含量可能高达400毫克,蟹膏的情况也差不多。不过,也没必要太担心。第一,一年中吃大闸蟹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适量吃就好。第二,这些脂肪中有很多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

2

“六类人”吃得少。

有些人爱吃大闸蟹,但一想到螃蟹是“寒”食,心里就打鼓。冷、热、暖、凉,不都是指人体对外界温度的感受吗?为什么食物会有这些差异?这其实是中医的说法。食物的寒、热、温、凉、等属性的分类是以食物的颜色、味道、生长环境、生长季节、地理环境为依据的,也指人食用后的身体反应。简单来说,吃了食物后,身体感觉温热,食物温热;如果吃完后觉得凉,那食物就是凉的,凉的。如果食物是平的,说明食物是平的,每天都可以吃。

所以中医认为吃螃蟹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不适合吃螃蟹的人?以下六类人群吃螃蟹要谨慎,以少吃或避免吃为好。

1.体质较弱、脾胃功能差、胃酸分泌不足的人不宜吃螃蟹,螃蟹携带一些致病菌。因为每个人的消化能力和免疫能力不同,对致病菌和病毒的抵抗力也不同。体质虚弱、脾胃功能差、胃酸分泌不足的人,容易受到致病菌的侵袭,出现不适症状。此外,有些人吃螃蟹后感到肠胃不适,是因为蛋白质难以消化。

2.过敏易发湿疹的人不宜吃螃蟹。对于中国居民来说,虾蟹等水产品是最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类型,对蛋白质中相关过敏性疾病的研究也很多。因此,对虾蟹等海鲜过敏的人不宜吃螃蟹,否则容易导致胃肠平滑肌痉挛和血管水肿,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荨麻疹或哮喘,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此外,患有皮炎、湿疹、癣等皮肤病的人也要谨慎吃螃蟹,以免诱发疾病或加重病情。

3.感冒发烧的人不宜吃螃蟹,因为此时肠胃功能相对较弱,无法消化吸收螃蟹中的高蛋白,容易出现肠胃不适。

4.有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胆道疾病的人不宜吃螃蟹,尤其是蟹黄、蟹膏胆囊炎、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高、代谢紊乱有一定关系。螃蟹含胆固醇高,每100克蟹黄中含胆固醇460毫克。吃螃蟹容易使病情复发或加重。

5.痛风患者和高尿酸血症患者不宜吃螃蟹。每100克蟹肉中含有82毫克嘌呤。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时不宜吃螃蟹,尤其是蟹肉或蟹黄做成的汤。慢性痛风患者和单纯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少吃。

6.老年人和婴儿不宜吃螃蟹。因为老年人的消化器官在衰退,而儿童的消化器官并没有发育好,消化吸收能力并不比青壮年强。所以吃螃蟹要以品尝为主。需要注意的是,十个月前的宝宝不宜吃螃蟹,因为高蛋白会加重肝肾负担。

记住吃螃蟹的五大禁忌。

说完了不适合吃螃蟹的人,不得不说一下吃螃蟹的五大禁忌。否则,适合吃螃蟹的人也可能吃出毛病来。

避免吃生螃蟹。醉蟹的体表、鳃和胃肠道布满了各种细菌和寄生虫。吃螃蟹的时候一定要蒸熟或者彻底煮熟。一般水烧开后,还要15分钟才能起到杀菌作用。传统的吃螃蟹的方法是用姜醋汁蒸。这种方法是科学的,既保证了杀死螃蟹体内的细菌和寄生虫,又保证了螃蟹的原味不被破坏。

有些人喜欢吃生蟹和醉蟹,这样更美味,但螃蟹上附着的各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也会进入人体,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腹泻、腹痛和呕吐。醉蟹虽然是用黄酒和白酒泡的,但是螃蟹本身还是生的,酒精是不能完全杀菌的。如果醉蟹所含的并殖吸虫囊蚴进入人体,发育成成虫产卵,可严重寄生于人的大脑、皮肤、肝脏等其他器官。所以这两种吃法都要摒弃。

第二,忌吃死蟹。螃蟹死亡后,其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扩散到蟹肉中,分解蟹肉中的氨基酸,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因此,食用死蟹可能会诱发呕吐、腹痛和腹泻。另外,最好不要买快死的螃蟹。此外,蟹肉富含组氨酸。当螃蟹死亡时,一些含有组氨酸脱羧酶的细菌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将蟹肉中的组氨酸脱羧,形成大量的组胺。组胺是一种致敏物质,可使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促进粘膜和腺体分泌,导致过敏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循环衰竭。

三不吃长时间存放的熟螃蟹。存放的熟螃蟹容易被细菌污染,所以螃蟹要现蒸现吃。万一吃不完,剩下的螃蟹一定要放在冰箱里,下次吃饭的时候再吃。吃的时候一定要回锅煮或者蒸透。建议不要隔夜吃螃蟹。锅内加热虽然能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能破坏毒素,还是有危险的。

四不吃蟹腮、蟹肚、蟹肠、蟹腮、蟹肚、蟹肠、蟹心。打开蟹壳,两边灰白色的条纹和柔软的部分就是螃蟹的鳃条,鳃条是螃蟹的呼吸器官,与外界直接接触,容易堆积污垢和重金属。位于蟹壳前半部,眼睛下方,三角形的部分是蟹胃,黑色的一条是蟹肠。这两个部分是螃蟹的消化器官,其中含有食物和代谢产物,也可能会积累污垢。蟹心,俗称“六角盘”,位于蟹黄或蟹膏中间,呈六角形,被认为是螃蟹“最冷”的部位。这里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留有大量血液,其血液成分与人体差异较大,容易引起免疫反应。

五忌暴饮暴食。如上所述,螃蟹中所含的蛋白质和蟹黄中所含的胆固醇都比较高,一次性过量食用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根据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的推荐,水产品的适宜摄入量为一次40-75g(可食用部分),相当于100-188g带壳蟹,一周内最好不超过3次。一只壳重188克的螃蟹,大致相当于一只重4倍的大螃蟹。

热点释疑

螃蟹可以和水果一起吃吗?

很多人有一个疑问,螃蟹和水果可以一起吃吗?因为有一种说法,海鲜中含有的五价砷可能会与维生素C发生反应,产生毒性。

在我国,正规渠道销售的海鲜需要经过相关部门检测,砷含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每公斤0.5毫克。照此计算,一个人一次需要吃150公斤海鲜和10多公斤水果才会有中毒反应,这根本不可能。而且有研究人员在模拟胃液中进行了研究,发现仅靠维生素C无法将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砒霜)。所以,吃蟹、虾等海鲜不能吃水果和维生素C片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孕妇可以吃螃蟹吗?

相信很多女性在怀孕或者怀孕的时候都会被提醒不能吃螃蟹。原因通常是螃蟹性寒,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吃了之后会使血液向下流动,容易导致流产、流产。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那么这是真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没有统计数据显示流产与吃螃蟹有关。孕妇吃螃蟹后流产,往往是因为误吃螃蟹,比如孕妇对海鲜过敏,螃蟹本身不新鲜或者有细菌寄生虫。这些孕妇在吃了螃蟹后出现过敏反应或急性肠胃炎等症状,最后没有保住胎儿。

正常孕妇可以吃螃蟹,但是如果在没怀孕的时候吃螃蟹容易出现肠胃症状,建议怀孕的时候不要吃。此外,体质较弱、消化功能较弱的孕妇应尽量少吃或不吃螃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苏普空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ebvisioncctv.com/6946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