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余女士称,父亲去世后想留个纪念,于是每个月都给父亲的手机号打电话。但前几天发现该号被无故停机,但每月仍扣除最低消费金额。对此,电信回应称,该女子因替亡父交话费被停机,称停机60多天无人接听,需实名认证。收到反馈后处理,已恢复。
虽然用户被折腾的团团转,手机终于恢复正常使用,但由此透露出的电信诈骗筛查的服务却是偷懒。
互联网时代,亲人去世了,但他们与世界的联系并没有完全“中断”。比如它可能还和外界有债务关系,它的网络财产需要继承人继承。即使与外界的关系完全中断,也可能像于女士一样,把已故父亲的手机号码作为念想保留下来。这也是人的本性。只要人家不欠钱,电信部门为什么要赶着去制止?
客服称“静音停机是根据《江西省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电话管理意见(试行)》的要求。手机卡超过60天不接电话就停机。”但是看了这个《意见》的全文,找不到“超过60天不接电话就停机”的规定。更像是地方电信运营商人为地加了一份防范电信诈骗的“保险”,但这份“保险”实际上有“意外伤害”的成分。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运营商检测到用户长时间不用手机,客服应该主动咨询用户,这样更有利于防骗。有网友说自己有一张电信卡,专门用来在其他卡信号不好的时候上网。他们几乎不打电话,也关机。
此前,一位民警在开展辖区“实有人口”核查工作时,因为连续几天每天主动拨打100多个电话,被运营商以“涉嫌通信诈骗”为由叫停。一个快递小哥一个月内被关停5次,原因是“外发频率高”。打太多电话就关机,不打电话就关机。运营商的“一刀切”,必然避免无辜者被“刺伤”。
退一步说,既然拦人,就应该提前告知用户,说明情况。运营商既不告知也不一直扣套餐费,更像是暗箱操作的“坑”。
防范电信诈骗,也要防范因停机造成的意外伤害。这就需要操作人员提高准确度。他们不能设置一个程序把一切都交给冰冷的机器,而要扮演一个人工的角色。否则很容易质疑运营商像这样停扣费创收的不当行为。
在激烈的通信市场竞争中,运营公司更需要用高质量的服务来争夺客户,而不是着眼于暗箱操作。
作者丁申义
提交电子邮件qilupinglun@sina.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苏普空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ebvisioncctv.com/68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