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爱吃什么

青蛙爱吃什么插图

一、青蛙的外部特征

体长约7-8厘米,成年蛙一般重60-100克,较大的蛙可达150克。雌蛙略小于较大的雄蛙(下同)。头部略呈三角形,长度略大于宽度。口宽,吻钝圆,吻缘不明显,口中有2小组牙齿,左右不相接;吻部附近有两个小鼻孔。眼睛大而突出,眼距窄,眼后有圆形鼓膜,大而明显。体背有一对较厚的背褶,背褶之间有4-6排不规则的短皮褶。如果是间歇性的,长短不一。背部底色为黄绿色或深绿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黑斑,背部中央常有一条深浅不一的浅色纵脊线,从吻部至肛口。腹部雪白,皮肤光滑,一尘不染。

二、青蛙的栖息地习性

蛙类适宜在两栖环境中生活,多栖息在河流、池塘、溪流、沟渠、湖泊、水草丛生的浅滩等低洼潮湿的地方。白天,他身体悬空呆在水里,只有头露出水面,受到打扰就潜入水中。晚上,它们四处觅食。青蛙离不开水,因为它们的皮肤完全裸露,保水性能差,必须保持湿润才能通过皮肤呼吸,弥补简单肺结构的不足。另外,青蛙没有连接器,所以搂抱、产卵、排精、受精、孵化、变态都必须在水中进行。青蛙有群居定居的习性,往往几只或十几只生活在一起。在适宜的环境中,一旦定居,它们就不会迁徙或逃跑,除非在繁殖季节,它们集体迁徙到环境较好的产卵场进行繁殖活动,繁殖后再回到原来的栖息地。

三。青蛙的生活习性

(1)温蛙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自然条件下,青蛙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5-28℃。冬季气温降至10℃以下时,摄食量和活动量逐渐减弱;当它降到5℃以下时,就会在洞穴或池底的淤泥中冬眠。次年早春气温升高,冬眠结束。水温超过32℃时,活性明显减弱;当温度超过35℃时,青蛙就会相继死去。

(2)湿度是青蛙生存和生长的重要因素,因为青蛙的皮肤没有保护体内水分蒸发的组织结构,仅靠皮肤腺体分泌的粘液来保持体表的湿度显然是不够的。所以青蛙的栖息地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有水的池塘,还应该是一个杂草丛生的温暖湿润的环境。湿度也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高,需要的湿度就越高。否则,高温干燥的环境会使水分迅速蒸发,对青蛙的生长和生存不利。

(3)光照青蛙白天卧,晚上出,怕阳光直射,但减弱光照,通常喜欢栖息在向阳、阴凉的草地上。光可以促进青蛙的新陈代谢、生长和繁殖。比如长期生活在黑暗中,性腺很难发育成熟,甚至停止产卵和排精。

(4)水质蛙卵在水中孵化,蝌蚪在水中生活,通过鳃呼吸。因此要求蛙池水中具有较高的溶解氧,一般要求达到渔业水质标准,要求不得低于3 mg/L,虽然成蛙和幼蛙用肺呼吸,直接从空气体中获取氧气,但其皮肤仍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水中溶解氧较高,对其仍有较好的作用,尤其是冬眠时,主要依靠皮肤在水中的呼吸作用,所以溶解氧要求不应低于3 mg/L。

PH值:青蛙要求水域的PH值为中性或微碱性,PH值应在7-8。

青蛙要求生活在淡水中,对盐度的耐受力很差。一般盐度不高于2。

第四,青蛙的食性

青蛙是一种食肉动物。在自然状态下,它捕食水稻害虫,如蝗虫,水稻螟虫,水稻昆虫蝉,米虫,蛴螬,圣甲虫,蝴蝶,蜻蜓和甲虫。青蛙往往选择昆虫聚集的安静浅水区,或者离水不远的陆地潜伏。一旦它们发现食物突然跳起来,伸出富含黏液的舌头去抓昆虫,几乎是一击即中。

青蛙两眼之间的距离很大,以至于它们不能聚焦在静止的物体上,所以它们能很快发现移动的物体,但它们不容易看到静止的物体。动物学中的青蛙(黑斑蛙)是一种视觉捕食的青蛙,嗅觉不灵敏,很难吃静态配合饲料。而野生蛙如虎纹蛙则喜欢吃有腥味的食物,如鱼、螺肉、蚯蚓、蛆虫等。,而且它们也能吃到以鱼粉为主的配合饲料,但基本不吃纯植物饲料,这也说明大多数青蛙的食量不仅与视觉有关,还与嗅觉有关。青蛙主要在夜间捕食,但在人工饲养下,它们可以在夜间和白天进食,尤其是早晨太阳升起前和下午日落后,是进食的最佳时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苏普空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ebvisioncctv.com/6855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